一张IPO辅导报告的签名页,密密麻麻挤了33个名字。 这种“盛况”在投行圈炸了锅,要知道,普通企业上市,券商派两三个人辅导算常态,超过10个都算稀罕。 而这次的主角,合肥的独角兽企业视涯科技正规配资之家,一家做高端屏幕、还没盈利的公司,竟让国泰海通证券派出了33人团队,光保荐代表人就占了十几个。
IPO辅导的“人海战术”破了纪录
翻开视涯科技的上市辅导报告,最后一页的签名栏被挤得满满当当。 33个名字分两列排列,字体小到快看不清,甚至有人调侃“得用放大镜数”。 团队里多数是研究生学历,不少是刚入行的新人,保代却有十几人,这些人本是稀缺资源,通常只在关键项目露面。
反常的是人员变动。 2024年10月备案时,辅导组只有10人,保代3名。 但到了2025年1月,突然新增3人;3月更是猛增22人,最后因“工作调整”退出2人,定格在33人。 对比同期其他IPO项目,国泰海通辅导的其他企业团队普遍不足10人。
33人签名的背后真相
业内人一眼看穿门道:“这就是券商合并后遗症! ”国泰海通由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合并而来正规配资之家,保代总数冲到795人,稳坐行业第一。 但团队庞大了,生意却没了。 2025年1-5月,全A股仅122家企业启动IPO辅导,比三年前同期暴跌71%。
“没业务,考核怎么办? 只能蹭项目挂名。 ”某头部券商投行负责人说得直白。 33人集体签字,既分摊了业绩压力,又能避免裁员风险,毕竟,没项目记录的保代可能首当其冲被优化。
视涯科技自身条件也添了把火。 这家公司手握420项专利,给苹果供应过屏幕样品,背后股东包括小米、大疆、合肥国资。 百亿估值虽高,但技术复杂:从芯片设计到屏幕生产全链条覆盖,股东关系盘根错节。 券商多派人,既显得“重视客户”,又能应付监管对技术核查的高要求。800人抢5单:保代们的生存游戏
2024年,券商投行收入暴跌35.5%,全行业保代却涨到8812人。 到了2025年,情况更残酷:前5个月,国泰海通只拿到5单IPO保荐生意,平均800个保代抢5个项目。
没饭吃的保代们开始集体转行。 有人考公务员上岸北京朝阳区;有人跳槽上市公司当董秘,比如从中信建投离职的王轩,成了毕得医药的董事会秘书。
港股看似是条出路,实则门槛更高。 想接港股项目得重考牌照,甚至常驻香港。 更何况今年港股30单IPO里,宁德时代一家就占了融资额的一半,普通项目根本不赚钱。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IPO寒冬里的饥饿游戏
券商抢项目的手段越来越野。过去有券商帮企业虚抬募资额,某公司实际只需7亿,却被包装成募资52亿,超募45亿。 券商因此狂赚1.72亿发行费。 更隐蔽的操作是“突击入股”:辅导团队低价拿企业干股,上市后套现。 这类灰色交易已让多家券商被罚。
视涯科技项目虽未曝出利益输送,但33人团队的合规性已遭质疑。 按规定,辅导机构只需“3名以上专业人员”,33人明显超标。而国泰海通此前就因财务造假挨过罚,这次的操作更让监管盯紧。
眼下,连企业都学会挑券商了。 视涯科技的实际控制人顾铁,早在2020年就用海通证券把另一家公司奕瑞科技送上科创板。 当年那单IPO从申报到上市仅用半年正规配资之家,保代如今却一人离职、一人入狱,这行的高光与风险,从来都赤裸相见。
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