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股票配资平台官方版,重庆农商行确立了“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发展战略,同时积极践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顶层战略方针,积极掌握核心领域技术,推进实现关键技术平台的自主可控。其中,重庆农商行信用卡核心系统的分布式转型就是近年来开展的关键工作之一。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数字金融部总经理 杨柳
信用卡系统建设背景
重庆农商行的信用卡系统演进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一是托管阶段(2009—2017),该阶段信用卡系统非本行自建,而是依托于银联数据已有的信用卡系统开展本行信用卡业务。二是自建阶段(2017—2019),该阶段依托本行新一代核心系统,旨在建立一套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运维的信用卡系统,最终历时两年成功投产运行。三是并行阶段(2019—2021),该阶段自建系统与银数托管系统并行运行。四是自主阶段(2021—2022),通过艰苦测试、多环境反复验证,终于在2021年11月成功完成数据回迁工作,标志着本行信用卡系统进入完全自主阶段。五是分布式阶段(2023.11.22上线投产起),结合行内自研技术栈,对信用卡系统底层基础平台和应用层进行分布式重构,实现银行信用卡数据完整迁移,业务平缓过渡。
因此,为了打造技术体系开放、具备弹性扩展能力、高效灵活的分布式架构体系,实现金融级大数据从传统数据库到分布式数据库的平滑迁移,夯实金融数据底座,在广泛汲取国内外同业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科技发展,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启动和实施了分布式信用卡核心建设及异构数据平滑迁移项目。
项目方案
项目主要采用分布式微服务技术和异构数据平滑迁移技术,具体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面向云原生的微服务技术,基于领域驱动设计(DDD)方法,按基本类、交易类、息费类、风控类、日志类、工具类进行业务梳理,以“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微服务拆分。通过容器化部署,实现灵活的横向扩展能力,满足热点服务瞬时高并发的需求。二是高可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为确保微服务的自治,在数据库层面也要进行解耦。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通过灵活的分库分表以及物理分片和备份,保障了数据的高可用。三是异构数据平滑迁移技术,通过自研的异构数据迁移平台,将原先存储于集中式数据库的异构数据高速迁移至分布式数据库,并实时进行数据校对,实现业务无感知的平滑迁移。四是易扩展可视化批处理技术,基于自研批处理平台,通过模块化、插件化设计,将信用卡的批处理任务可视化、配置化,实现批处理任务的灵活调度和自动运维。
创新点
1. 自研微服务应用框架WindRunner
为解决在微服务应用开发过程中存在本地事务管理不当、异常处理不统一、接口参数定义不规范等诸多难点,项目使用自研的微服务应用框架WindRunner。该框架基于Spring Cloud自主设计开发,采用了OpenFeign、Sleuth等开源组件。该自研框架统一请求、响应报文的基础格式、统一微服务对外暴露接口的方式、统一交易的开发实现流程、统一管理本地事务,以及提供分布式事务实现案例等,极大降低微服务应用开发难度股票配资平台官方版,保障了分布式信用卡核心的开发质量。
2. 自研微服务API网关
基于开源组件Apache Camel自主设计开发,在前端实现API网关控制台可视化配置,在后端实现协议适配、数据适配、服务编排调度、限流控制和异常处理等功能模块。为分布式信用卡核心提供统一的交易请求接入、熔断限流控制、交易统计等,提高了微服务治理能力。同时API网关能根据标志位实现流量切换,为信用卡业务灰度发布、蓝绿分布提供了支持,加快了营销活动、新业务的落地推广。
3. 自研异构数据迁移平台
在应用架构从集中式转型为分布式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数据表的重新设计,导致大量异构数据迁移。为减少系统停机时间,实现业务无感知平滑迁移,项目采用了自研的异构数据迁移平台。该平台统管了存量和增量异构数据迁移过程,建立“人员—规则—工具”的闭环,主要包含解析表结构、全量同步、增量追平、一致性校验、反向同步、幂等性保证等步骤,确保数据安全完整。
4. 自研可视化批处理平台
随着业务量的持续增大,批处理面对的数据量也在与日俱增。原本的批处理平台是单体式架构,性能逐渐低下。因此,为满足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提高批处理效率,行内自研可视化批处理平台。该平台由海豚调度平台、批处理前置、批处理管理平台、批处理执行单元(基于Spring Batch)四部分组成,主要特点包括:调度与执行单元充分解耦、执行单元适应多运行环境(虚拟机、Docker)、执行单元高度内聚,支持单个任务一个构件、日间批处理与晚间批处理统一处理流程。
技术实现特点及优势
1. 项目技术优势
项目主要采用分布式微服务技术和异构数据平滑迁移技术。分布式微服务技术方面,主要是通过领域驱动设计(DDD)方法,将原单体应用按照业务模块进行拆解,形成高内聚、低耦合、规模适中的自治微服务。在数据层面,采用分区多活架构设计,数据组织方式从原有以机构维度为主的集中式,转变为以客户为主的单元化多分片式,通过分布式数据库支撑上层微服务应用单元化能力。最后通过云原生容器环境,实现了应用全面上云;异构数据平滑迁移技术方面,基于自研异构数据迁移平台,包含去Oracle改造开发、数据技术开发、业务改造开发、架构设计、测试联调等五个模块,建立“人员—规则—工具”的闭环,确保数据迁移高效,业务无感知。
2. 技术实现特点
项目主要包括分布式信用卡核心建设和异构数据平滑迁移。前者建设分布式信用卡核心系统及后台内部管理系统,实现对原有集中式单体化信用卡核心系统的分布式重构。
后者为异构数据平滑迁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分布式数据库的选型和测试,主要对主流信创分布式数据库进行了为期数月的测试与对比。二是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同步和迁移,分别采用DBbridge、OGG等对异构数据库的大数据量同步迁移进行了测试。同时,通过自研异构数据迁移平台实现数据库的数据源管理、元数据转换、数据校验、反向同步等功能,整合存量和增量数据迁移工具,效率高可定制。三是不同类型分布式事务的测试和验证,对FMT、TCC、Saga、AT、XA等五种模式进行了测试和对比,设计适应信用卡特色的分布式事务处理方案。
项目成效
1. 业务应用
打造信用卡全生态产品矩阵,充分满足客户多维度、多场景消费金融需求——基于自主可控的系统架构,完成了包含家装分期、汽车分期、车位分期、商品分期、现金分期、账单分期等多产品创设,并打通电商线上分期业务,搭建“已出+未出账单”全账分期体系,扩展支持十余种分期计息模式,有效满足了客户不同信用卡服务需求。同时,项目打破了数据孤岛,强化数据联动应用,通过系统实时扣划归还逾期欠款,联动行内资产清收,支持对信用卡风险客户进行名单化、自动化管理。
2. 经济效益
自信用卡核心建设完成并推广以来,每年可为银行节约信用卡外部托管费用超2600万元。截至2023年9月末,信用卡发卡量已突破200万张,较投产以前实现新增发卡100万张、新增用信100亿元的“双百”突破,为银行信用卡业务良好发展及提供客户优质金融服务贡献了巨大力量。
总结与展望
本项目的建设,打造了基础平台级信息资产,是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金融科技赋能全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生动案例。作为全国首家实现信用卡核心系统回迁的银行,数年来也积累了较为深厚的业务能力和可推广的行业经验,涵盖业务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组织架构、制度文化、业务的梳理与规划等,也涵盖技术实现的各个层次,包括系统整体的架构和规划能力、产品化和模块的设计等。总之,重庆农商行通过数年的深耕取得了目前的成效,身体力行地验证了信用卡核心自主建设和分布式转型的可行性,同时项目成果也荣获多个奖项,受到监管机构及同行的认可,激励我们持续创新、不断向前。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5年3月下半月刊)股票配资平台官方版
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